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登陆 | 注册 | English 
关键字:   范围: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组织动态
专题报道
活动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生命课堂·公益讲座:如是觉——生活中的禅 纪实报道

 

生命课堂·公益讲座
如是觉——生活中的禅  纪实报道

 

“禅是方法 禅是境界  禅来‘缠’去

不左不右 不多不少  恰恰好

咸心为感 感而遂通

修行不必脱产  “如是”即属行禅”


 

7月26日晚由女子德慧大学堂及未来中国助学联盟联合举办的“生命课堂——如是觉·生活中的禅”大型公益讲座圆满呈现。

主讲苏军敬老师——女子德慧大学堂导师,“如是禅”与“心智文化”的发起人,中国哲学博士。一心探索身心灵的根本智慧,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主张在根本源头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通晓禅与唯识之学。

前来听讲的观众,认真的阅读着志愿者发给大家的学习资料,都在期待着苏老师如何将大家心中高妙玄虚的“禅”请出禅堂,融入琐碎而平凡的生活中……

随着一声绵长而轻盈的水晶钵声响起,为大家开启了如是觉·生活禅的时刻……睿智的苏老师仿佛看懂了观众对这期主题的疑惑,便从这个疑惑开讲,说道:这期讲座无关宗教,亦无关学术,更没有大家思维中的机巧玄虚的味道,只是关于如何以智慧的心对觉照每一个当下的探讨……

首先老师为大家解读了本期主题:如是觉——即实事求是的觉知、观照每一个当下的念头,以此来揭露我们习惯的思维、行为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而生活中的禅即为以正知正念来摄持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实相,对治自己的每一个妄念、分别,令自己的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中处在清明自在的寂静状态,无有丝毫烦恼。老师引用《楞伽经》的核心内容之一五法——“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为大家更清晰的解答。五法中前三者就是迷界的生活,后二者就是悟界的生活。也可以说“相、名、分别”是生活,“正智、如如”是禅。我们就是要通过对每一个当下的觉知,持之以恒,以达到最终正智、如如的觉悟境界。


正如苏老师所言:禅修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痛苦得到止息。而痛苦来自无明和迷惑,因此只要有明、只要有智慧,就不会有苦。明是什么呢?明就是觉性,明就是正见、正知、正念。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不断地以观照当下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觉性,使这种观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这种观照融入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细节。使之绵绵密密。而这种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这种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道德、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种觉性能使我们的心保持灵明不昧,照破内在的贪瞋痴,养成慈悲喜舍的心态,成就觉悟奉献的精神。而所有这一切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完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时刻观照自心,时刻觉知念头,就能够把禅修落实于每一个当下。一切从现在开始,永远都是现在,每时每刻都是起步。一天24小时分分秒秒都住在当下,分分秒秒皆为行禅。

苏老师重点讲了以调呼吸来达到禅修的状态。他说:“刚开始在进入数息观的时候,我们可能呼吸很粗很粗,有时候鼻子不通气,呼吸像拉风箱一样,那个时候就是风,不是息,这是息的不调相。经过一段时间,这个风相会消失,就出现喘。喘就是我们呼吸出入不均,快一下、慢一下,结滞不通,这也是息的不调相。当每一呼每一吸之间的距离基本上趋于稳定,只是在呼吸上比较粗,感觉得很明显,这就是气。风、喘、气这三者叫‘息不调相’。息的调相就是息,息是‘若有若无,绵绵密密’,出入比较均衡,而且又没有声音。”不禁想到禅如此高妙,却要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来实修,只是越平凡的东西也是越难做到的。而禅修的功夫也就在这一呼一吸的转折上……

最后的环节是由女子德慧大学堂的王红校长带着大家一起听音,校长说,之所以选择梵音,是因为我们可以去除头脑的逻辑,进入深入觉知的生命状态……每一次静心听音都会看到观众的眼泪,但一定不是悲伤,是觉知每一下当下,发现我们与生俱来的慈爱与悲心后的喜悦......

祈愿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如是觉·生活禅的生命状态……


上一篇:“生命课堂”公益讲座——生命的启示   下一篇:“生命课堂”公益讲座·生命的真相
来源:      时间:2013/8/14 18:23:46
组织简介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解惑平台
本网站设计已受版权保护,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复制,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Copyright 未来中国助学联盟.,Ltd.All Rights Reserved.Tel:010-81718590
京ICP备:京ICP备09038826号 公安部门备案编号:110101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