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中国#做志愿者的一年,我做过英汉翻译员,微博管理员,人力资源组组长。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很多想法。很多事情的改变,其实是找不着直接的原因,就像人心理的变化,不是一瞬间就改变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最开始进入的是这个组织的翻译小组,我的工作任务是把#未来中国#的文件文稿翻译成英文。由于是网络志愿者,小组的六个人互相没见过,也不熟识,但都是年龄相仿的在读大学生。时值暑假,没有学习的压力,课余时间十分充足,大家做起翻译这项工作基本没什么问题,顺利地完成任务。但一开始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纠结,我仍记得第一次收到翻译任务时的迷茫与惶恐。虽然学习了好几年的英语,但突然不知道用什么语法句型更合适了;虽然跟Word打了多年的交道,但突然担心选不好字体的大小与间距了;虽然跟身边的人相处一直都很轻松随性,但突然不知道用何种语气跟同组人沟通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确太过在意与紧张了。第二次再合作的时候,大家俨然成了嬉笑打闹的朋友,而格式之类的,组长早已经做好样本。为了保证质量,每人负责的内容翻译完成之后,就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其他人,然后大家互相提意见,彼此修改,反反复复多次后才会最终定稿。为此还特意在QQ上组建了“未来中国翻译小组”讨论组,每天在组里讨论语义句法。就这样,起初的所有担忧都迎刃而解。
一个月的翻译工作结束后我开始“转战”微博小组,负责管理#未来中国#在新浪与搜狐的官方微博,把每次活动的最新内容发到网上,利用网络力量扩大影响力。这个工作对于常年混迹网络的我来说更显得轻而易举,所以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不过在第一次收到负责人字春美的邮件前,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因为这次不是在自己的微博上娱乐胡闹,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组织。在以后的时间里,跟小字姐姐的接触最多,也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包括怎样安抚下属,怎样和boss沟通,我觉得这种收获,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也不是在学校蒙着头学习能学到的。
九月份开学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申请了人力资源组组长这个职位,经过层层考验,我顺利当上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小组长。这次与前两次的身份大不相同了,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组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还要根据组员特长分配任务,之后还要负责汇总、整理与汇报。工作量之大是与之前当小兵的时候没法相比的,但因为喜欢,即便有繁重的学业压力与社团活动,我都不觉得累,工作带给我的充实感让我充满了激情与动力。人力资源组负责管理各个小组的志愿者工作情况以及新加入志愿者的面试工作。为了方便与各小组部门人员的联系,我特意申请了一个工作邮箱,每天必做之事就是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新的任务或者有没有谁需要帮忙。以至于到现在虽然退出了这个小组,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打开那个邮箱,明知不会有邮件了但还是会按时报到。每次看到最后一封邮件上的“欢迎回家”时,心里都会有说不出的温暖。
在#未来中国#的一年,我做的一直是幕后工作——网络志愿者,由于地域原因也一直没有机会“亲临现场”。但是我并不觉得遗憾,因为这次志愿者经历,我发现,我们即便很微小,都有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现在,因为打算考研,我暂时不得不放下志愿者工作。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部门经过多次摸索与改进,有了像样的规模自己却“功成身退”;看到在自己带领下一起成长的组员开始叫别人老大,心里还是有点小感伤。但是,我很清楚,找一个能继续全心全意为这份志愿工作服务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不后悔加入这个组织做志愿者,现在也只是短暂离开,等考研结束,我还会继续回到这个组织的怀抱,因为#未来中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单位而已,它,以及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