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登陆 | 注册 | English 
关键字:   范围: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组织动态
专题报道
活动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做媒体要抱有初恋般的终生热爱

 

                                     “做媒体要抱有初恋般的终生热爱”

                                          未来中国“领军人物大讲堂”邀传媒精英共望未来媒体“理想国”

                                                                                 《南开青年》记者 杨春

    “做媒体要将初恋的感觉保持终生,而非‘平淡无奇’地过日子。” 9月26日“未来大讲堂”南开大学站,搜狐网副总编辑王子恢先生谈到媒体理想时做这样比喻。当晚,他与另外三位传媒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价值中国网首席执行官林永青,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经理张延,新闻出版总署传媒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周志懿,共话当下媒体业态,展望新媒体发展趋势, 并同即将踏入媒体行业的大学生分享了各自的媒体感悟和职业信念。

    新媒体时代,信息主动“敲门”不请自来,媒体人应如何应对形势、坚守使命?未来中国“领军人物大讲堂”通过传媒领军人物与大学校园的对接,为向往传媒事业的青年一代提供务实的启迪与引领。通过互动和对话,大学生了解了真实的媒体生态,也从“导师”的分享中提炼出了身为媒体人的生命力与责任感。

    微博时代人人都是“无冕之王”

    在交流中,几位导师问到学生们关于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时,多以“微博”举例。“业态大内变”、“技术大升级”、“传媒大转型”,周志懿先生用三个“大”来描述传媒业的巨变。他认为,随着传媒业传播方式、盈利模式的转型,“人人成为记者”将更为明显。
 
          
                             (周志懿先生谈媒体“三大”巨变)

   而王子恢先生则分析地更为细致:“过去记者都是无冕之王,如今‘明星记者’的效应将逐渐被抹去,公民将在网络上通过碎片还原真相。传统新闻从业者未来会遇到很大挑战。”


          
                              (王子恢先生谈全民写作与传播)
  

   在林永青的眼中,“网民”成了一个伪概念:“没有上网和不上网的区分,现在不上网的就是边缘人,网络的主体更应该是公民。”林永青创始的“价值中国网“是民营企业,而“未来中国”是脱胎民间的NGO组织,林永青由此说开来:“价值一定存在在民间,更多的竞争创造更大的价值。互联网不能定义为媒体,而应该是网络社会。他促进了价值的创造,让每个人都有了公平的话语权。”

   大趋势下,张延则仍对传统媒体未来态度乐观:“《金融时报》很早就开始考虑转变的问题,开创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手机平台和IPAD应用程序。很多读者同时是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订户。”无论媒介如何,张延都认可 “内容为王”,内容是媒体的价值核心,品牌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挣大钱、发大财不要来媒体

          
                                        (现场同学踊跃提问)

   人人都能成记者,不一定人人都有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记者是高智商低收入的职业,几位导师都承认,“想挣大钱、发大财不要来媒体,有理想有激情才会更适合媒体工作”。“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王子恢先生引用老子的话阐释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前者讲在岗位上坚持不懈,将其作为终身事业才能做得长久; 后者讲职业信心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为后世留下精神财富。”

   即便是在国外从事媒体工作,也要首先签订“行为准则”。张延女士叙述她在《金融时报》时种种要遵守的戒律:“记者采访不能接受任何的贿赂,差旅费、餐饮费等自己承担,以保持独立。财经记者本人和家人不能购买任何公司股票,以免影响其对上市公司的公正评论和报道。”

   成为成功的媒体人,身心、人格、素养、理论须全面兼备。王子恢先生以林行止的办报理念和《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报格作为参照,意在唤回媒体人最质朴的信念,“守得住寂寞和底线”。相时而动的同时,尊重真相、保持理性、包容人性、敬畏生命的传统依旧值得坚持。

          
                                  (林永青先生回答同学提问)

    互联网“理想主义者”林永青先生同样回应,“现在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人是应该有理想的”。王子恢先生则用初恋的感觉启发学生们的职业理想:“如果想做一个好的媒体者,初恋的感觉一定要保持终生。初恋时动力十足,聪明才智能够发挥到极致。要把媒体行业当做终生事业,始终保有热情。”

         
                               (活动结束后导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上一篇:未来中国“领军人物大讲堂”走进南开大学   下一篇:南开大学致导师的感谢信
来源:      时间:2010/9/28 10:55:43
组织简介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解惑平台
本网站设计已受版权保护,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复制,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Copyright 未来中国助学联盟.,Ltd.All Rights Reserved.Tel:010-81718590
京ICP备:京ICP备09038826号 公安部门备案编号:110101003115号